公共资源
public resource
本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资源 > 本校新闻 >

“河轻之光”系列讲座之《大学教育中体育精神》听后感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7日 访问量: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重要作用。结合形势严峻的疫情特殊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健康面貌、积极心态投身学习,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组织开展“河轻之光”线上系列讲座之《大学教育中体育精神》。

简介

图片


张大超教授:

       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全国体育新苗奖获得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C类人才(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省高校社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曾担任第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技术官员。

线上讲座

图片


       11月19日下午3:00, “河轻之光”总第16讲学术讲座是由张大超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的《大学教育中的体育精神》。本场讲座由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园田校区教务处南素芳处长担任主持,300名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讲座。

       前期,我院师生通过学院平台得知第六期讲座内容后,十分期待线上体育讲座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希望线上体育课堂能够为大家一扫疫情带来的烦闷情绪,阳光面对生活。

图片


       线上讲座开始前,同学们早早地进入直播间等待讲座开始,有的学生为了能够聆听专家的启智之言,甚至提前30分钟进入直播间等待,2:45,直播间人数已达到260余人,为了防止出现主讲人进不去直播间的情况,张大超教授提前进入线上课堂。2:50,直播间已然爆满,原定3:00的讲座提前开讲了,部分学生还因为自己没有挤进课堂而感到懊恼和遗憾。同学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撰写了听后感,希望不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继续保持好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图片


       体育兴则国家兴,体育强则国家强,体育强国建设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张大超教授就新时代国家政策层面的体育战略布局为话题,首先对我国体育教育建设的相关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目前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的方向,带领参与讲座的同学与老师们从大局观的角度更深刻理解现阶段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核心精神。

观看心得

图片图片


       勇气、坚毅、斗志和仁义,由先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些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最需要继承并发扬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的丰富内涵,它不只是跨越终点,豪取金牌,还是打破自己生理极限的拼搏与热血,它不仅是自我魅力的体现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更是追求国家荣誉、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高尚品德的宣言。张教授以中外历史的体育发展、体育与教育的历史溯源、国内外院校的体育教育建设为例,让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地精彩纷呈的体育项目,感受到了自古以来体育和各个社会群体、各种文化相结合而迸发出的无限魅力。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疫情当前,抵御病毒的最好方式便是强健的身体。张教授以生动详实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疫情时代下参与体育锻炼对应对新冠病毒的侵扰和伤害的重要作用。多位同学表示此次讲座后,会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重新调整生活作息,为保持身体健康做好规划。

图片图片图片


       一个拥有体育精神的人,一定拥有能够坦然面对困境的、强大的精神内核;一个崇尚体育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文化自信、奋斗拼搏精神气质的国家。国家以体育锤锻体魄、凝聚精神,而新时代青年则以强健的体魄披荆斩棘,成为最强追梦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1915年,陈独秀为《青年杂志》作发刊前演讲时说,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两年后,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中补充道:中国青年也应该是“强壮的,而非体弱的。”

图片


       “人无精神而不立,国无精神而不强”,体育精神应当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底色,成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的精神动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体育精神的指引下,青年大学生们定能以健康身体、昂扬斗志,投身体育强国建设,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24365

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资讯

招生就业网

电话咨询

2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