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4日 访问量:
HNVCLI
45
“河轻之光”学术讲座第45讲:
《中国古代瓷器》
TUTORIAL45
5月22日上午8:30,“河轻之光”学术讲堂总第45讲《中国古代瓷器》在河南轻工职业学院鑫苑校区1号教学楼4楼阶梯教室开讲。
主讲人:周晓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与考古原所长。长期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地从事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汉字学、博物馆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研究。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专家、“长江学者”评审专家。代表作有《汉字艺术》《古代瓷器》《文物鉴定秘要》《步天歌研究》等,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古籍整理二等奖等,获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等,2022年获中国最具贡献学者奖。本场讲座由河南轻工职业学院鑫苑校区副校长杨华枝担任主持。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周教授从陶与瓷的区别谈起,介绍了窑制与窑具,讲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青瓷阶段到南青北白,从名窑林立再到后来的彩瓷阶段,周教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瓷器作品,将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深受震撼。
周晓陆教授对所亲见的博物馆传世瓷器如数家珍,熟悉它们的形貌,深谙它们的性格,探求每一件精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以高度的学术虔诚探寻其真,在重构的知识系统中实现其历史诉说的潜能……这些经历使他成为真正有温度和深刻性的学者。周教授引导大家要学会凝视和对话,这是一种现实的、现场的、深情的、专注的观看,是通过体验及视觉感知与文物精神相融,只有以这种视觉经验为基础,你才能获取潜藏于文物之中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
学术讲座是学者知识的集成、思想的凝练,好的讲座让人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触类旁通的感受,其收获远不是普通课堂所比拟的。周教授最后寄语在座的师生,万物效法自然,要在研习中深入思考,形成对传统工艺的正确认识,并抱持客观礼敬的态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将中国古代瓷器的经典造型符号、釉色符号等运用在各类工艺美术设计中,力图对今后的工艺美术发展做出贡献。
(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还将持续开展,内容涵盖学院各个专业,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校园学术氛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