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
public resource
本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资源 > 本校新闻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轻之光”学术讲堂第60讲、61讲精彩回顾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8日 访问量:



 HNVCLI 


为提升学院专业品质,传递最新业界动态,弘扬进取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开拓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夯实人生的厚度、铸造人生的重度,10月31日和11月3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轻之光”学术讲堂继续向全院师生开放,共安排了两场学术讲座,让我们学不止步,与梦想同行。


60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总第60讲:

新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思考

  TUTORIAL 60

10月31日下午15:00,“河轻之光”总第60讲学术讲座特别邀请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郭书山副教授带来的《新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思考》。本场讲座由园田校区党办主任杜若冰同志主持,120余名教师到场聆听。

图片(讲座进行中)

主讲人:郭书山,刑法专业法学硕士,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法学院党委书记。河南中涵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长期从事刑事辩护与代理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刑事辩护司法实践经验。曾兼任登封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接受过河南省内一些司法机关邀请,参与疑难刑事案件论证工作。担任过河南法制频道、大河网等媒体点评嘉宾、河南省首届大学生法律辩论赛评委。受聘担任河南省六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讲团成员,为河南省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近些年,郭书山书记为法学本科生主讲刑法分论教学课程,同时承担法学本科生法学导论、非法学本科生法学通论课程,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讲座以“大学生法制教育”为主线,以案释法、以法论事,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并阐明了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途径。郭教授通过展示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对117名犯罪大学生,从犯罪类型、受教育层次、年龄、学习成绩、户籍状况、家庭背景和作案时间、场所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指出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法律信念淡漠等问题。他指出,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原因包括法律意识淡薄、思想观念偏执、心理不健康、易受外界不良影响等,还列举了很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案例,涉及电信网络诈骗、人身伤害、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这些案件的发生显示出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针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郭教授提出了四个途径,一是提高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二是丰富法制教育方法,鼓励教师采取排演法制短剧、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灵活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寓教于乐,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四是重视家庭教育,强调了家校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

图片(讲座进行中)

郭教授的讲座通俗易懂、生动鲜活,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意义,为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61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总第61讲:

高校师德建设:问题、遵循与路径

  TUTORIAL 61

11月3日下午14:30,“河轻之光”学术讲座总第61讲特别邀请由河南大学杜静教授带来的《高校师德建设:问题、遵循与路径》。本场讲座由学院园田校区副校长薛本萍主持,校区教务处、各系部全体专兼职教师在综合教学楼J201阶梯教室聆听了讲座。

图片(讲座进行中)

主讲人:杜静,河南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曾任河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教育科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兼任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河南省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河南省中小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教学技能测试专业审查委员会委员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重大攻关等多项课题,曾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等多项成果奖。在《教育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9部。
讲座伊始,薛本萍副校长隆重介绍本次讲座主讲人杜静教授,教师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杜教授的到来。杜教授从新时代对师德提出的更高要求讲起,引导大家首先探讨“何谓师德”,从道德、职业道德再到师德,从汶川地震中丢下学生、独自逃生的“范跑跑”事件,到课堂上学生打架充当看客,致一人死亡的“杨不管”事件,一个个有悖师德的反面案例发人深省。
近年来师德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高校师德问题不断引起热议。杜静教授列举了教师课堂散布不当言论、责任感的失落、利用职业牟利、学术行为不端、生活作风不正五个方面的表现,结合近年来一些典型案例,摆事实,讲道理。杜静教授指出,作为高校教师,要坚持师德为先,立德树人。学术无禁区,讲台有纪律;认识到教师最基本的职能是教书育人,要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对科研要心怀求知、求真等动力,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同时要加强道德修养,强化正确价值取向。
那么,高校师德有哪些遵循原则呢?杜静教授认为师德的基本原则是立德树人。杜教授引导与会教师思考:以德立身,泽己及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以德立学,终身学习。要如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所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以德施教,教书育人。认识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书的同时也是在育人。
关于高校师德的政策要求,杜教授梳理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等相关内容,党和政府对师德建设高度重视;列举了教育行政部门一系列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划出“红七条”等师德禁止行为;同时,各地各校本土化多样化的师德公约也不断出台,立德树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后,如何落实师德要求呢?杜教授从实现“四个转向”上娓娓道来:从“规约”转向“支持”,经济支持,政治支持和舆论支持;从“遵从”转向“自觉”,教师的职业境界实现从“他律—自律—自觉”的转变;从“纲常”转向“平等”,营造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职业”转向“事业”,热爱是成就事业的灵魂,教师要克服功利取向和能力取向,进而转为价值取向。杜教授以一个小故事结束了她的分享,告诉大家“师德”体现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
图片(讲座进行中)
杜静教授的精彩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了。薛本萍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勉励大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今后,“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将持续开展,内容涵盖学院各个专业,力图为全院师生营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24365

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资讯

招生就业网

电话咨询

2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