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
public resource
本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资源 > 本校新闻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轻之光”学术讲堂第七期精彩回顾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访问量:


HNLIVC 


      为提升学院专业品质,传递最新业界动态,弘扬进取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开拓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夯实人生的厚度、铸造人生的重度,11月19日至20日,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轻之光”学术讲堂继续向全院师生开放,共安排了两场线上学术讲座,让我们学不止步,与梦想同行。



19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总19讲:

《“干栏”美学重构:

南方数民族民居营造的传承

技艺与创新》

 TUTORIAL19


1.png

11月26日下午15:00,“河轻之光”总第19讲学术讲座是由赵衡宇教授带来的《“干栏”美学重构:南方少数民族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本场讲座由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嵩山校区教学工作部李健婷主任担任主持,300名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讲座。
赵衡宇,教授,设计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工大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湖北省生态环境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建筑遗产、非遗保护、设计研究等等。湖北省艺术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非遗分委会会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整体设计专家、武昌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2.png

3.png

(赵衡宇教授讲座进行中)

赵衡宇教授以通俗生动的表达方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民居建造技艺的盛宴,让我们领略了“干栏民居”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干栏”是南方众多少数民族广泛采用的一种民居形式,又称吊脚楼。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由“干栏”衍生出的“干栏”美学,包括传统手工艺、工匠营建口诀、营造仪式、生活民俗等,对今天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教授讲座期间同学们在评论区踊跃发言,积极互动,讲座结束后,师生争相提问。赵教授逐一耐心回答,大家提出的“传统干栏建筑通过哪些构造形式来保证抗震性能”,“仿古建筑改造遵循哪些传统营造方法”等问题,赵教授的解答让师生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学生们通过赵教授的讲座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干栏”的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0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总20讲:

《基于脑机接口的智能控制

 TUTORIAL20

4.png

11月27日上午9:00,“河轻之光”总第20讲学术讲座是由王治忠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的《基于脑机接口的智能控制》。本场讲座由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嵩山校区教学工作部李健婷主任担任主持,300名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讲座。
王治忠,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级双语教学课程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智能控制基础”课程主讲、河南省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神经生物信息处理与行为控制创新团队骨干、郑州大学脑与生物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郑州布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治忠教授讲座进行中)

脑机接口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王治忠教授以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导引开启了这场学术盛宴,从四个方面展开讲座内容。首先,从生物智能方面讲解了动物优异的感知和运动智能以及人脑优异的学习推理决策能力;其次,由脑机接口入手,解析了脑机接口的概念、分类和典型的脑机接口系统结构;再次,王教授重点介绍了脑机混合智能,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脑智能两种智能对比,阐述了人脑与机器混合智能的应用领域;最后,通过时代变革环节,让我们对目前世界脑计划的开展有了深度理解。
在讨论交流环节,同学们从生活中脑控应用、未来生活的技术憧憬等方面提出问题,王教授一一耐心回答。最后,王治忠教授希望大家读好书提升人文素养,思考脑机接口技术对未来社会变革的影响;学好知识,拓宽知识结构,更好地了解脑机接口的前沿知识;精炼技术,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本次讲座点燃了师生对脑机混合智能的兴趣,对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了幻想。
“河轻之光”系列学术讲座还将持续开展,内容涵盖学院各个专业,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校园学术氛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24365

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资讯

招生就业网

电话咨询

24365